为进一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普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推出了春日高校专场开放活动,向公众开放环保设施,相继迎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环境工程专业100余名大学生。


从传统监测到智慧感知的科技跃迁
在监测专题科普讲堂上,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李旭文以《美丽江苏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概述》为题,从环境空气、水环境、生物、生态遥感、新污染物及环境健康、碳监测、污染溯源、监测数智化转型等方面,全方位系统阐释了我省“十五五”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方向,对未来生态环境监测职业规划提出展望期许。当同学们看见教科书上没有的“闻声识鸟”等“人工智能+”新技术时,赞叹声此起彼伏。


触摸环境监测的过去与未来
展厅内,实物展陈、动态影像和交互装置,全景呈现省环境监测中心四十余年发展历程。展厅外,“中国环监苏 001”近海生态环境监测执法船三维模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讲解员郑江鹏向同学们介绍了海洋监测船的设计构造、主要功能,生动描述了近海环境监测工作的“惊涛骇浪”。




追踪高精尖仪器下的“微环境”
省级大气多参数监测站内,讲解员孙鹏介绍了江苏省大气超级站网建设情况、仪器设备功能原理、以及在空气质量管理、污染溯源中的应用,耐心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大气环境对生活影响、环境及气象学术观测等有关问题。
生物实验室内,同学们见证了科技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创新实践。讲解员朱晨重点介绍了斑马鱼生物预警系统显微观测设备,水质急性毒性实时预警过程直观可见;环境DNA检测区展示的水环境样品检测流程,揭示了“一杯水中看世界”的奥秘。
生态环境部地表水有机污染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内,讲解员高占啟详细介绍了中心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原理及用途。一排排高精尖仪器设备正是教科书最生动的实物拓展,智能操控运转模式颠覆了同学们对于实验室的传统认知。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省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长期以来坚持向公众生动展示最新环境监测领域成果。此次春日高校专场开放活动,通过“科普讲座+沉浸式参观+技术解密”的三维矩阵介绍模式,带领大学生零距离感知生态环境监测的科技脉动,为培育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生力军注入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