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收藏首页 设为首页
 
首 页 新闻资讯 宣教动态 环球热点 公众参与 绿色之星 环评公示 全本公示 竣工验收公示 环保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环保新闻 返回首页
常州:寻访412种本土真菌,走进一个隐秘的微生物王国
发布时间: 2025-07-10   [字号: ]   [关闭窗口]

  近日,张洪海一大早就在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公园的华罗庚塑像附近,等着孩子们到来——当天上午,他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带着六七个对“菌子”感兴趣的亲子家庭,一起去了解雨后出现在身边的那些“蘑菇点点”。


  

  张洪海正在讲解


  不久前,张洪海与他人合作编著的《金坛大型真菌图鉴》刚刚出版。这本200页的书,涵盖了他们费时两年调查出的金坛地区的真菌,共计412个物种,展现了一个隐秘的微生物王国。这是金坛第一次大型真菌调查的成果,也是作为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江苏省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常州市食用菌协会会长的张洪海,向脚下这片土地、手中这份事业交出的新答卷。


  身边出没的菌类种类其实很多


  

  红菇 张洪海 摄


  梅雨季节,江南的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在华罗庚公园的草地上,雨水滋润了大地,也催生了一丛丛野生蘑菇。带着采集盒的小朋友,很快就收获了一朵朵完整的“小伞”;一片麦冬草附近,一枚半圆形的灵芝已经显示出一圈圈的纹路;而在另一株树上,坚硬的树舌悄然探出了头;褐伞伞、白杆杆和黄伞伞、黄杆杆也都一群群地出现……

  “草地上出现的蘑菇属于真菌,主要由地下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子实体在成熟时就像一把撑开的小伞,一般由菌盖、菌褶、菌柄、菌环等组成。”张洪海说,据统计,地球上的真菌有300多万种,可形成子实体的大型真菌有1.6万多种,可食用的有2000多种,“我国蘑菇种类繁多,常见的估计有600种到800种。”

  拿隶属于伞菌目的皮伞来说,硬柄小皮伞常常在草地上形成一个蘑菇圈。这种又被称为“硬柄皮伞”或“仙人小皮伞”的菌类,顾名思义,菌柄比较硬,且比较有韧性,很难撕开,上面还有鳞片样的小腺点;它们的菌褶是离生的,并不等长,相互之间并不关联;菌盖在被打湿时也会显出一定的条纹来。

  “为什么会形成蘑菇圈呢?因为菌丝是由中间一点向四周辐射生长的,时间长了,中心点和老化菌丝相继死亡,外围菌丝活力强,就形成了菌丝体环,并长出了蘑菇圈。”张洪海说,这些菌类会把草地上的有机质进行分解,和圈中老化的菌丝一起为草的生长供给营养,所以蘑菇圈内的草就长得比圈外更绿。

  张洪海说,蘑菇等真菌的世界虽然微小,但依然充满“动荡”——在真菌分类辨识过程中,往往会有科和属的变动。2021年的研究显示,生长于盐碱地茅草基部的枝生微皮伞,就被“逐出”皮伞科——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团队通过基因测序确认其属于白蘑科,并实现人工栽培,为盐碱农业开发提供新途径。


  从食用菌培育到野外真菌调查


  

  桃红鸡油菌 张洪海 摄


  被身边人称为“张教授”的张洪海,出生于1970年,199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工作。作为一名高级农艺师,张洪海曾长期以“田间坐诊”的方式,向农民传授羊肚菌出菇期管理和果树春季管理、大球盖菇与橘树复合栽种、桑黄灵芝菌袋发菌管理及降解膜的应用技术等。

  “菌类自然科普的门槛其实是相对较高的。我们对植物动物的了解相对熟悉,但对真菌类的微观世界,我们的研究其实不太完善。”张洪海说,金坛西边有茅山,东边有长荡湖,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雨热同步、光照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5.3℃,平均降雨量2063.6毫米,年日照时长2033小时,大型真菌的生长繁衍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2023年,张洪海主持“金坛区农业微生物(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项目”,对金坛地区的大型真菌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分类鉴定工作,共调查采集样本700多份,鉴定物种222种。去年开始,他又利用节假日调查样本200多份,鉴定物种120种;同时,南京农业大学调查采集金坛样本530份,鉴定物种200多种。“经合并统计,我们在金坛地区共获鉴定412个真菌物种,对本地大型真菌现状有了新认识。”他说,近年来的调查不仅发现了以前认为在金坛不存在的金耳、杨树桑黄等,还发现与茅苍术、黄精齐名的茅山灵芝品种有9种,甚至连虫草种类也调查到4种。此外,鸡枞菌、红茹、松乳菇等著名食用野生菌存量也十分丰富。

  菌类野外调查大多在雨后。近年来,张洪海每到下雨天就准备上山,“鞋子几乎没有一双是干净的”。为了确保安全,每次野外作业他都是“领头羊”,走在调查队伍的最前面。山路崎岖,竹林的尖利老桩和烂松树的腐朽暗洞,都会成为行路“陷阱”。但他说,“只有到人不常去的地方,才有机会填补此前本地菌类记录的空白”,比如新发现的环褶菌。据悉,《金坛大型真菌图鉴》中,有42个新发现种仅以拉丁文收录其中,且因没有最终定种而标注了“sp”(指只有大致分类但没有最终定种)字样。


  食菌保命良方千万别做“菇勇者”

  

  大青褶伞在未开伞状态下,经常会被误认为是白色的口蘑而被采食,其毒性易引发肠胃炎。汤晓梅 摄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2021年,一首以童谣形式普及毒蘑菇知识的儿歌在网络流行,朗朗上口的叠字句式,让含有剧毒的鹅膏菌科真菌毒蝇伞的特征形象生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毒蘑菇中毒已连续10年位居我国家庭食物中毒事件首位。

  在常州,梅雨季也是毒蘑菇的爆发季。张洪海说,除了野外山林,城市公园、小区绿化带正成为毒蘑菇的新温床。例如常被误采的大青褶伞,其毒性常会引发肠胃炎等——没有开伞的时候,它们特别像是白色的小口蘑,容易被误认误采。同样易引发肠胃炎的还有大盖皮伞。此外,经常出现在森林公园的有“头戴帽,腰系裙,脚蹬靴”的致命鹅膏;湿地公园内,在松杉树下常见带有棕红色鳞片的肉褐鳞环柄菇;荒地还会有红色菌盖的毒红菇。

  张洪海说,在金坛,有一种黄白透明、看上去非常仙气的袖珍真菌,经常在雨后成千上万地冒出来,是城市人工草坪上最常见的蘑菇,名为“雅典娜小菇”,“可能是通过草皮贸易而迅速传播的”。虽然无毒,但建议市民还是不要采食。

  “红伞伞,白杆杆”,并不意味着颜色鲜艳的都是毒蘑菇。比如,桃红鸡油菌外形是鲜艳的红色,但它是一种美味的食用菌;与松林共生的桃红菇也呈鲜艳的红色,同样可以食用。反之,2024年江苏曾有人误食的白毒伞,却像雅典娜小菇一样通体雪白。

  “虫吃过的蘑菇也并不安全。”张洪海说,致命蘑菇大多属于鹅膏类,鹅膏常被蛞蝓啃食,但虫可解的毒,人类却不能;彻底清洗也不等于能够去毒;更可怕的是,“鹅膏毒肽耐高温、耐酸碱,高压锅烹煮无效。”

  “很多菌子外形非常相似,区别可能只是菌盖上的一些纹路或者菌柄的形状,普通人很难区分。”张洪海提醒,蘑菇的辨识非常困难,当下要从形态学和分子学两方面同时鉴定,千万不要凭借“老经验”去野采,菜场里卖的蘑菇足够满足口腹之需,完全没有必要涉险,“食菌保命的良方,就是千万别做‘菇勇者’。”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0001599号
策划编辑: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