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收藏首页 设为首页
 
首 页 新闻资讯 宣教动态 环球热点 公众参与 绿色之星 环评公示 全本公示 竣工验收公示 环保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环评公示 返回首页
申张线(大义~巴城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发布时间: 2014-10-28   [字号: ]   [关闭窗口]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委托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申张线(大义~巴城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基本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现向公众公示报告内容如下: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申张线(大义~巴城段)航道整治工程位于常熟市、苏州相城区和昆山市。常熟段起自张常交界,望虞河西岸利用老申张线8.0km升级改造,利用望虞河3.505km;东岸在老申张线上游(望虞河中心线方向)3.505km后东南转向118°37′18″平地开河,设置东岸控制工程-新虞山双线船闸;利用六里塘3.46km、在六里桥转入元和塘(苏虞线,规划Ⅴ级),利用元和塘5.735km,后下穿锡太一级公路,东南转向转向91°26′57″接入大潭荡,下穿苏嘉杭高速(并避开50万伏高压走廊带),在常昆交界经强河港(常熟与相城、相城与昆山的界河)接上申张线,全长约46.193km;昆山巴城段线路方案自常昆交界,由石牌航段长4.144km和巴城湖区段长0.954km组成,合计5.098km。终点接上杨林塘昆山段。全长51.291km。

  拟建航道全线按三级标准双线航道进行整治,设计最大船舶等级为1000吨级。整治航道总里程51.291公里,其中改扩建段39.441公里,新建段11.85公里。航道尺度为:底宽不小于45米,最小通航水深为3.2米, 最小弯曲半径为480米,航宽60米,航道口宽不小于70米。新虞山船闸为Ⅲ级通航建筑物,设计最大船舶吨级为1000t级,双线船闸工程规模均为180×23×4(m)。改建跨河桥梁18座、新建桥梁5座,跨河桥梁通航净空不小于60×7米。工程总投资422637.3万元。本项目预计2014年底开工建设,至2018年底建成通航。建设内容包括航道工程、船闸工程、护岸工程、桥梁工程、航标工程、绿化工程、锚地与服务区。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施工期:

  ①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施工机械、施工物料、施工泥渣、生活垃圾受雨水冲刷产生雨污水以及混凝土拌合砂石料冲洗废水等施工废水;航道工程疏浚作业产生的悬浮泥沙;水域围堰施工造成水体混浊;航道工程疏浚淤泥吹填溢流水;老桥拆除对地表水体的影响;施工船舶污水。

  ②废气: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是土方挖填堆存、车辆装卸运输等产生的施工扬尘,以及施工车船的燃油废气。

  ③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船舶和运输车辆的噪声。

  ④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及工程废弃土方。

  ⑤生态影响:工程施工会造成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以及对水生、陆生生物的生境产生影响。

  运营期:

  ①废水:运营期废水主要包括船舶舱底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陆域设施生活污水及机修废水。

  ②废气:运营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船舶废气。

  ③噪声:运营期噪声主要来自航道交通噪声。

  ④固体废物: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船舶垃圾、锚地船闸生活垃圾。

  ⑤生态影响:运营期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护岸工程阻碍了水陆交流,使岸线范围内在水陆界面居住生活的两栖类生物消失。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施工期:

  ① 水污染防治措施:采用绞吸式挖泥船等悬浮物产生量较小的施工船舶进行水下方作业,减少水下施工对水体的影响;护岸施工采用围堰法,施工区域与河流水域隔离;疏浚淤泥采用泥驳运输集中吹填上岸,吹填区设置围堰,下游设置沉淀池,吹填溢流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加强对物料和土方堆场的防护,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减少地表径流冲刷物料和机械形成的污染物污染纳污水体;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减少砂石料冲洗和混凝土拌合用水量;施工营地租用现有村庄房屋,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附近农田灌溉,不外排污水;施工船舶自带油水分离器和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②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合理布置施工区域,土方堆场应远离居民点,并采取覆盖、洒水等降尘措施,避免大风天气土方施工;施工区域四周设置实心围挡;车辆运输物料应加盖蓬布,车辆进出场应对车身、轮胎进行冲洗,避免扬尘;加强机械保养,控制发动机废气排放。

  ③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注意施工机械的保养,避免因设备故障产生高噪声;合理安排高噪声施工机械作业的时间,夜间22点至次日晨6点禁止打桩等高噪声设备作业;夜间施工必须向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内进行。

  ④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设置垃圾桶和垃圾箱集中收集施工船舶与陆域生活垃圾,再由环卫部门拖运处理;开挖土方用于护岸墙后回填,剩余土方外运用于其他工程建设填土和沿线砖瓦厂利用,不能利用的回填沿线低洼地;建筑垃圾运送至建筑垃圾弃置场统一处理。

  ⑤生态影响减缓措施:严格控制用地指标,尽量少占农田;在开挖过程中对地表上层30cm厚的高肥力土壤腐殖质层进行剥离和保存,作为建设工程后期地表植被补偿恢复或景观绿化工程所需的耕植土;避免雨季施工,土方堆场设置挡墙、排水沟、沉砂池,减少水土流失。

  运营期:

  ①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船舶自带油水分离器和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加强海事巡查,禁止船舶向水体排放固体废物。

  ②大气污染、噪声防治和生态影响减缓措施:航道沿线种植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的绿化带并加强管理养护。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申张线(大义~巴城段)航道整治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项目的建设得到沿线公众的支持,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运营对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的环境管理和监控的前提下,可以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区域环境质量达标、减缓生态影响的要求,使项目的环境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申张线(大义~巴城段)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为了使公众能详细了解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信息,现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可以通过附件下载查看。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本次公众意见征询的范围为项目所在地附近与本项目位置较近的居民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公众参与调查的事项为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本及其结论的意见,及对项目本身环境保护方面的其它意见:

  (1)公众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目前的环境质量的满意程度。

  (2)公众认为该项目对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影响程度是什么?

  (3)从环保角度出发,公众对该项目持何种态度,请简要说明原因。

  (4)公众对该项目环保方面有何其他建议和要求?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可以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反馈意见。

  (1)建设单位及其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地址:南京市升州路16号(邮编:210001)

  联系人:刘俊生

  联系电话:025-52853210

  (2)环评单位及其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名称: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紫云大道9号(邮编:210014)

  联系人:黄工   联系电话:13338614048   传真:025-84405744

  邮箱:104849262@qq.com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见附件。

申张线环评简本20141027.pdf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0001599号
策划编辑: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