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收藏首页 设为首页
 
首 页 新闻资讯 宣教动态 环球热点 公众参与 绿色之星 环评公示 全本公示 竣工验收公示 环保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环评公示 返回首页
扬州内河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发布时间: 2019-01-07   [字号: ]   [关闭窗口]

  

   扬州市交通运输局委托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扬州内河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基本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现向公众公示报告内容如下:

  (一)规划概述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主要包括:京杭运河、芒稻河、通扬线扬州段(高东线)、盐邵线、盐宝线、红旗河等省、市规划确定的5级以上干线航道,以及仪扬河。规划基础年为2017年,规划水平年分别为2020年、2025年和2035年。

  2、港口性质

  扬州内河港的性质为:是江苏省内河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扬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沿河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是扬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平台;是沿江港口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江河联运的内陆口岸和喂给港。随着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构建,扬州内河港将以重要能源物资、矿建材料、工业原材料及产成品等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运输,发展成为集装卸仓储、运输组织、通信信息、综合服务、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绿色安全的现代化内河港口。

  3、发展规模及布局方案

  扬州内河港港口吞吐量预计保持增长态势,预测规划范围内规划岸线2020年、2025年和2035年相应吞吐量分别为2623万吨、3225万吨和3910万吨。货种为煤炭及制品,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水泥,木材,粮食,其他货种(含集装箱)等。

  岸线利用方案:扬州内河港共规划港口岸线18093m,共27段岸线,五个港区,其中宝应港区规划港口岸线4680m,高邮港区规划港口岸线6143m,扬城港区规划港口岸线3960m,江都港区规划港口岸线2810m,仪征港区规划港口岸线500m。

  港口布局方案:本次5个港区共规划5个主要作业区和11个一般作业区。其中,扬城港区的主要作业区有汤汪作业区、城北作业区;宝应港区无主要作业区,一般作业区有城北作业区、城东作业区、望直作业区;高邮港区的主要作业区有城北作业区、城东作业区,一般作业区有界首作业区、三垛作业区、八桥作业区;江都港区的主要作业区有城北作业区,一般作业区有邵伯作业区、真武作业区、樊川作业区、小纪作业区;仪征港区一般作业区有新城作业区。规划主要作业区共有65个泊位,岸线长度5370m,用地规模2464亩,设计吞吐能力2150万t/a。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期码头护岸和疏浚工程施工对水生生态的影响是暂时和局部的,随着施工的结束,原有水生生态得以逐步恢复。运营期规划港区生活污水接管或托运,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到港船舶污水不在码头水域排放,不会污染水体进而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本次评价范围涉及1处自然保护区、1处风景名胜区、1处重要湿地、2处饮用水源保护区、2处洪水调蓄区、4处清水通道维护区。经规划调整、限制货种、加强管理,妥善处置污水和固体废物,对生态敏感区域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

  到2025年和2035年,扬州内河港港区污水产生量分别为71.78万t/a和86.52万t/a。扬州内河港各作业区的初期雨水、生产废水经收集处理后接管或回用于厂区洒水防尘,不向地表水体排放。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作业区产生的生活污水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外的作业区,生活污水预处理后交由环卫部门托运至附近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不直接向地表水排放,船舶污水委托海事部门认可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收集统一处理。在落实本次评价提出的港区污水和船舶污水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扬州内河港总体规划的实施不会改变地表水体的水质类别和使用功能,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3、大气环境影响

  运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散货装卸堆存产生的扬尘。根据预测结果,在采取综合防尘措施的情况下,规划作业区厂界外颗粒物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厂界外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叠加背景值后,规划期环境空气敏感目标处的TSP最大日均地面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综上所述,本次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4、声环境影响

  运营期的声环境影响包括港区噪声和集疏运通道噪声。港区噪声影响主要发生在夜间,采取合理平面布局、皮带机加装防尘罩、夜间降低作业强度、夜间停用高噪声设备、厂区设置实心围墙等措施防治夜间装卸噪声,可以满足厂界环境噪声排放达标和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达标。本次规划的港区连接道路两侧各25m以外预测声级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总体而言,集疏运通道交通噪声的影响较小。

  5、固体废物影响

  本次规划实施过程中,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工程弃土、拆迁建筑垃圾、施工营地生活垃圾。运营期的固体废物包括港区生活垃圾、装卸废物、污水处理污泥、船舶垃圾。本次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类固体废物经妥善处置,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为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6、环境风险影响

  在不利水文和风向作用下,规划港口岸线一旦发生溢油事故,污染因子石油类将会对航道区域内鱼类的急性中毒、在鱼体内的蓄积残留和对鱼的致突变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对浮游植物和动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事故较近处的水源地构成一定威胁,故必须严格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

  (三)规划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减缓措施

  (1)加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教和管理力度,严禁施工人员利用水上作业之便捕杀鱼类等水生生物水环境影响。

  (2)加强陆域绿化,充分考虑植被的多样性,可采用“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多层次复合绿化系统。

  (3)施工临时占地不得占用生态敏感区域,施工期间不得向生态敏感区域内排放污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

  2、水环境减缓措施

  (1)施工区建设排水明沟,污水可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坑、沟集中沉淀后回用。散料堆场四周应用石块或水泥砌块围出防冲墙,防止散料被雨水冲刷流失。

  (2)运营期设置收集系统收集初期雨水和生产废水,经处理后优先回用于港区洒水防尘和绿化用水;码头生活污水能接管的进行接管,暂无条件的可由环卫部门定期托运;不向码头前沿水域直接排放污水;港区到港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水和船舶垃圾委托海事部门认可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统一处理。

  3、大气环境减缓措施

  散货运输及卸车时产生大面积粉尘飞扬,在进场之前,需对其喷水加湿。散货输送皮带机采取全封闭形式,最大限度减少散货输送作业起尘量。散货堆场防尘设施可结合绿化措施,采取防风林带+固定式喷淋设施方式。对于接卸的抓斗,可尽量降低落差高度,采取湿式防尘系统,减少扬尘。应选用耗油低、污染物排放量少型号的汽车。积极推进岸电的建设和使用,并保障船舶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油品。

  4、噪声环境减缓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作业时间,对高噪声的设备应限制使用,合理布局港内设施,将高噪声的作业场所、疏港路线注意避让敏感点,对无法避让或已经存在的噪声敏感区,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降低噪声影响。

  5、固体废物环境减缓措施

  施工期工程弃土优先用于港区绿化和施工临时占地恢复用土,不能利用的,与拆迁建筑垃圾一并运送至经扬州市及各县城管局核准的建筑渣土消纳场统一处理。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拖运统一处理。

  运营期港区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拖运统一处理;散货装卸废物清扫回收后返回堆场重新利用;件杂货装卸废物委托环卫部门拖运统一处理;沉淀池污泥返回堆场风干后重复利用;隔油池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船舶垃圾由海事部门认可的船舶垃圾收集处理单位收集统一处理。

  6、风险防范措施

  溢油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若出现溢油事故,在事故发生的水域及时施放围油栏包围,并投放吸油材料进行人工回收;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的同时,应迅速上报上级应急指挥中心,由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启动相应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迅速通知上下游水厂、上下游节制闸、船闸管理所,争取饮用水源保护的应急处置时间。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规划港口总体布置注重资源整合和功能调整,有利于解决港城矛盾,从环境保护角度具有积极意义,本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本协调。

  经预测,本规划实施的资源需求与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协调,港口建设和营运期间的污染物排放在扬州市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显著不利影响。在落实规划和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事故预防应急措施的前提下,扬州内河港的环境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扬州内河港总体规划》是可行的。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公众对规划岸线所在地目前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满意;影响当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公众对规划的了解状况及反应;公众了解规划情况后,从环保角度考虑,对该规划持何种态度;公众对该规划环保方面有何建议和要求。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公众参与提出意见方式包括信函、电话、传真等。提倡意见反映人提供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以示负责,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七)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及其联系方式

  名称:扬州市交通运输局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盐阜东路5号

  联系电话:0514-80989540

  2、环评单位及其联系方式

  名称: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紫云大道9号(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联系人:邹工

  联系电话:025-88018888-7311

  传真:025-84405744

  邮箱:huanjingsuo2012@163.com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见附件。

 

  对于本项目如有意见和建议也可拨打江苏环保公众网服务电话:025-58527307,或将意见和建议发至邮箱hpgs@jshb.gov.cn,江苏环保公众网将会将您的意见收集整理后及时反馈环评单位和建设单位。

  

扬州内河港总体规划环评简本.pdf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0001599号
策划编辑: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